通过人兽嵌合体模型,科学家希望能加深对人类自身发育、疾病的理解在线股票配资分红,促进新疗法的开发,同时推动器官移植领域的发展。
撰文丨凌 骏
责编丨汪 航
猪也能长出人类心脏?继猪器官移植近年来频繁取得突破后,本月,“人兽嵌合体”器官培养也迎来重大进展。
6月13日,《自然》头版头条报道,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赖良学 教授 带领团队,全球首次成功在 猪胚胎中培育出了含有人类细胞的心脏 ,并实现了心脏跳动。
这项结果在6月11日香港举办的 国际干细胞研究学会(ISSCR)年会 上公布,值得一提的是,会上, 美国安德森癌症中心 研究团队同样宣布,他们实现在小鼠胚胎的 肠道、肝脏和大脑中 ,嵌入有一定量的 人类细胞。
“这是一个疯狂的实验,我们本不期待什么。”华裔科学家、 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生物医学工程师沈希凌教授 表示,但截至小鼠出生后的两个月,这些人类细胞依然存在,且“ 非常稳定” 。
在动物中培育人类器官
人兽嵌合体技术是利用基因编辑等方法,使动物胚胎无法形成某一种或几种特定的器官,随后利用干细胞技术,向胚胎中添加人类干细胞,以期实验动物能长出“人类器官”,供医学研究和临床用途。
据《自然》报道,在 赖良学 团队的研究中,研究人员先对人类干细胞进行了重编程, 引入 了 阻止细胞死亡和促进细胞生长的基因 ,从而 增强其在猪体内的存活能力。
在随后猪胚胎的构建中,团队敲除了两个对心脏发育起到关键作用的基因,这使得正常的胚胎猪心无法发育。最后在早期的桑椹胚阶段,植入提前改造好的人类干细胞,再将胚胎放入代孕母猪体内。
由于事先对细胞进行了荧光标记,研究团队能准确识别胚胎心脏中的人类细胞。据 赖良学 介绍,“改造猪胚胎”的心脏发育正常,与人类同一阶段心脏发育的大小相等,并且保持跳动。
但团队尚未披露研究中人类细胞含量的具体占比。同时, 这些 “改造 胚胎 ” 最多只能生长21天, 之后就无法存活,“ 人类细胞可能破坏了猪心脏的功能。 ” 赖良学表示 。
与 赖良学 团队使用的技术路径不同, 安德森癌症中心 团队则在重编程人类干细胞后,直接先在 培养皿中 培育出肠道、肝脏和大脑的类器官 。研究人员认为,如果在注射前就已经让细胞发育成了人体组织,“ 它们可能会更有韧性。 ”
“ 我们甚至没破坏胚胎壁 , 就将 人类 细胞引入 了 胚胎 。” 沈希凌 表示,当这些类器官被 注射 入怀孕 小鼠 的 羊水 后, 几天内 它们便 开始渗入正在生长的胚胎 , 并 在特定的区域内 增殖 。
顺利分娩后, 大约 有 10% 的幼鼠 肠道中含有人类细胞 ,约占 肠道细胞总数的1% ,而 肝脏和大脑中 所含的 人类细胞的比例 则较 低。
尽管从细胞比例上而言,此次“人鼠嵌合”的成功率还不高,但据《自然》报道,由少量人类干细胞组成的肝脏,已在幼鼠体内产生 人白蛋白 ,且细胞非常稳定。
人兽嵌合体仍处早期研究阶段
在这两项重磅研究接连公布后,6月16日,《自然》发表评论称,“ 人兽嵌合体 是一个令人兴奋却又充满挑战的研究领域 , 人类细胞在动物胚胎中被诱导生长,使研究人员能研究人体组织的发育 ,长期 目标是培育出可供移植的人体器官。 ”
早在2006年5月,医学院研究团队就在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报》发文, 宣布 成功培育出了全球首例“人-山羊嵌合体”,证明 了 人类干细胞可存活于山羊体内,未来 也 有希望从动物身上 , 获得具有部分人类细胞的肝脏、肾脏、心脏等脏器。
此后10余年间 , 随着基因编辑、干细胞再生医学等的发展, 尤其是在诱导性多能干细胞(iPSC)技术出现后, 人兽嵌合体研究的技术手段也愈发成熟。
《麻省理工科技评论》曾做过统计,仅2015年,美国就至少完成了 20例 “人猪” 或 “人羊”的 嵌合体 培育。在其中一项研究中,研究人员往 猪胎儿体内注入 了 人类细胞 ,62天大时,“先天无眼”的猪胎眼部似乎出现了发育。
通过人兽嵌合体模型,一方面,科学家希望能加深对人类自身发育、疾病的理解,促进新疗法的开发。
2022年, 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 宣布,成功将 人类类器官 植入新生小鼠的脑中,并与宿主的大脑神经回路整合。“ 人-鼠嵌合脑模型 ”的突破,有望为 自闭症、等重大脑疾病 提供全新的研究平台。
另一方面,人兽嵌合体模型的另一大用途是器官移植。
2023年9月,赖良学团队首次在猪胚胎中培育出了早期人类肾脏,其中人源细胞的比例达到70%,该研究以封面报道的形式刊登在《细胞·干细胞》。
“最激动人心的时刻,是当我们把嵌合胎儿拿出来,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到大片红色荧光出现在其腰部位置。这意味着,经历了五年的反复探索实验,离成功八九不离十了。” 赖良学当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。
值得一提的是, 赖良学 还是全球首个“抗免疫排斥基因编辑猪”的发明者之一,开启了近20多年全球猪大器官移植探索的大门。今年6月14日,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宣布,“ 猪肾移植患者 ” 术后已 生存超过 100天 , 成为全球仅有的2例猪肾移植存活病例之一,刷新亚洲纪录。
但相比已进入临床探索阶段的异种移植,目前人兽嵌合体仍处在早期研究阶段,包括如何进一步提高人源细胞的纯度和比例等,仍存在着一系列的技术难关。
“ 嵌合体研究的一个常见挑战是,人类细胞系可能已被其他物种的细胞污染。 ”斯坦福大学 干细胞生物学家Hiromitsu Nakauchi 在本月的 ISSCR 年会上称。
东 京科学大学干细胞学家Hideki Masaki 则评价道,“ 如果研究人员想要培育用于移植的心脏,就需要完全由人类细胞构成,以避免 引发免疫排斥反应。”
伦理挑战
除了技术难点,伦理始终是人兽嵌合体研究难以回避的话题,不同国家的规定不尽相同。
2015年,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(NIH) 发布资金禁令,不允许向任何 人兽混合胚胎研究 提供 拨款 。但在联邦层面,没有统一的法律禁止此类研究开展,不同州的具体规定也有所不同。
除了生殖系统,人兽嵌合体争议最大的,莫过于进行神经系统嵌合——公众担心会因此创造出有人类意识的“怪物”。
对此,美国 路易斯安那州 规定, 动物脑组织 中含有的人类细胞不得超过51%。而 伊利诺伊州 则没有给出“硬性规定”,而是强调要在研究开展前,进行个性化的审查和评估。
日本则在2019年放开了限制,修订的人兽嵌合体研究规范,不仅允许 神经系统嵌合 , 还打破了“14天”限制,允许嵌合体胚胎发育至足月并出生。
针对广泛的社会争议,日本卫生部当时表示,“这一新规不会引发任何新的风险 ,因为从技术 角度 ,研究中 创造出‘半人半兽’的全新生物体,是不可能实现的。”
在我国,2024年2月发布的《人—非人动物嵌合体研究伦理指引》规定, 仅当其他方法无法解答研究问题时,才可将人干细胞或其衍生物 , 移植到非人动物胚胎或子宫内胎儿进行研究。
“ 指引”还强调,不得将 嵌合胚胎植入人类或类人猿体内 、 不得将可能产生人生殖细胞的嵌合体进行交配以繁殖后代 。 在神经系统嵌合上, 应高度重视 其 潜在伦理风险,预先评估人干细胞及其衍生物 , 对动物宿主中枢神经系统的可能贡献度,并制定相应的风险防控方案。
针对将 人类细胞引入其他动物大脑 的 伦理 担忧, 沈希凌 在 ISSCR 大会期间接受采访时表示, 在 目前 的实验中,构成小鼠大脑的人类细胞比例非常低 。 但如果引入 了 更多的人类组织,小鼠的认知 或将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。
参考文献:
1.Mice with human cells developed using ‘game-changing’ technique
https://www.nature.com/articles/d41586-025-01898-z
2.Tiny human hearts grown in pig embryos for the first time
https://www.nature.com/articles/d41586-025-01854-x
3.中国科学院团队在猪体内培育人源中期肾脏,人源细胞高达70%,验证动物体内再造人体器官可行性
https://www.mittrchina.com/news/detail/12497
4.Raposo VL. The new Japanese regulation on human/non-human chimeras: should we worry? JBRA Assist Reprod. 2021 Feb 2;25(1):155-161. doi: 10.5935/1518-0557.20200045. PMID: 33118717; PMCID: PMC7863089.
5.Revah, O., Gore, F., Kelley, K.W. et al. Maturation and circuit integration of transplanted human cortical organoids. Nature 610, 319–326 (2022). https://doi.org/10.1038/s41586-022-05277-w
来源:医学界
校对:臧恒佳
编辑:张金金
*“医学界”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、可靠,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;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。
方道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